- 徐正林;章佳宠;
韩国是世界上“影子教育”参与率最为普遍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校外培训学术研究成果。朴明熙、白日宇合著《理解私教育》是韩国“影子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也是窥探韩国“影子教育”的窗口。该著作对韩国“影子教育”的定义、特征、发展历程、研究动向、校外培训市场以及全球“影子教育”发展动向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启示我国教育学者构建“影子教育”研究基本分析框架,可以从法律、政策文本以及学术研究文献中探究形成有关“影子教育”用语的权威表述;从与学校教育的比较中探究“影子教育”的特征;从“影子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总结“影子教育”发展的规律;从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整体把握“影子教育”的研究趋势。
2025年04期 v.26;No.285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张震;陈明霞;
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制度渊源。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维度对近代中国劳作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社会需求与教育改革构成了劳作教育政策发展的深层结构;核心目标与学科内容成为劳作教育政策演变的路径依赖;社会思潮与内生改革形成了劳作教育政策变革的动力机制。基于对以往劳作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在探析其历史价值的基础上为当代劳动教育提供三点建议:将劳动教育植根于生活土壤、搭建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桥梁、拓宽劳动教育资源开发边界。
2025年04期 v.26;No.285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赵耸婷;
高校教学系统的生态分析就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论分析高校教学系统的活动过程,目的是发现高校教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预防潜在风险对高校教育教学造成损害,维护教学生态平衡,实现高校育人功能。智能技术介入高校教学引发原有教学生态结构重组和关系改变,教学活动面临诸多新挑战以及一系列伦理争议。高校教学生态系统必须快速响应变化并不断寻求优化策略:包括发展边缘学科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人工智能素养为核心建立整体课程体系、以人类教师优势属性消除教学生态重叠、构建研究-教学-拓展协同的教学生态模式。
2025年04期 v.26;No.28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陈佳;
预算绩效评价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F省省属公办高校2021至2023年度预算绩效评价信息公开不足,自评以优秀为主,指标存在重复、简单、难计量、可比性差、无法反映真实绩效、分值设置不合规等问题。当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难度较大,高校对预算绩效评价重视不足,评价体系构建还不完善。为更好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高校应注重理念先行,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宣传;三级协作,合理搭建绩效评价团队;分类管理,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共享,强化预算绩效过程监控;奖惩并举,落实评价结果应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以评促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2025年04期 v.26;No.28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林艾菲;
“教联体”建设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开放大学凭借其灵活的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为“教联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是资源的整合者、创新的引领者、组织的建设者、师资成长的推进者。当前,开放大学助力“教联体”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组织缺失;二是缺乏战略;三是缺乏责任制。开放大学要从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的责任;要有战略思维,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建立合理的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力量集成,促进协同共育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2025年04期 v.26;No.28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黄瑾;张荣伟;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教授出任中小学校长已屡见不鲜。大学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开阔的理论视野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深刻研究,不仅对提升中小学校的办学品质有所助益,还能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在办学过程中,中小学教授校长通常充当的角色是善攻学术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实践者、教育资源的整合者。就其贡献而言,中小学教授校长大多致力于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然,中小学教授校长也遭遇了诸多困境,这需要突破管理经验瓶颈,增强教育领导效能;推行调研试点与多元共治,弥合理论实践差距;应对角色转换难题,适应身份转型差异;优化现实应对条件,缩小社会期望差距。
2025年04期 v.26;No.28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王白萍;
基于共生理论,阐释了共生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数字化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内涵及价值,重新审视区域教研共同体成员间角色割裂、教师主体性缺失、运行环境负向影响、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并提出重塑角色认知,深化角色融合,构建多元融合共生单元;激发主体性,提升参与度,构建互惠共生模式;优化运行环境,建立共生机制,构建正向共生环境;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生成持续共生能量等实施策略。
2025年04期 v.26;No.285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金倩萍;
合作问题解决教学是培养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合作问题解决教学是教师引导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具有动态平衡、有机联系、开放系统化等特点。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反思,当前合作问题解决教学存在主体错位、内容封闭、自主合作问题解决能力难以涵养、教学评割裂等问题。为有效开展合作问题解决教学,要平衡生态位,构筑共生相长的教学主体关系;开放化适拓,促成合作问题解决教学内容生成;打破“花盆效应”,合作中培育学生的知识生产能力;运行生态反馈,实现合作问题解决“教、学、评”一致性。
2025年04期 v.26;No.285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林志谦;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革新等外在客观因素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未来趋势,分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因包括经济基础驱动、技术革新赋能、人口结构影响、培养模式变革,指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突围应当更加注重构建育人格局、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职业教育横纵融通、注重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数智技术赋能职业教育,以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6;No.285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林宝森;郑煜坤;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聚焦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路径与成效。结合对乡村教育资源现状分析以及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研究发现,通过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统筹谋划教师全方位素养培训以及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乡村学校区域差异、设施不足、师资短缺、资源和课程单一、家校互动差以及信息闭塞等问题。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布局与资源整合、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议。
2025年04期 v.26;No.285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朱丽芬;林伟川;
幼儿园项目活动是实施课程的重要载体,最为集中指向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内核。为此幼儿项目活动质量的自我评估是凸显过程导向的科学评估方式。基于幼儿园实践探索,明确幼儿园项目质量自我评估与幼儿核心素养充分融合、与保教实践有机结合、与持续改进良性互动的实践思路。通过幼儿核心素养框架与典型特征的梳理,制定幼儿项目活动质量自我评估的指标,并建立班级自我评价和园所过程评价相结合,师幼双主体、教研共同体、家园协同体多方协同的审议机制,以提升和保障项目活动质量,进而推动幼儿园保教实践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26;No.285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 谢欣然;张晓梅;
儿童攻击性行为频发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列维纳斯的“他者性”思想为其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我”与“他者”是存在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我”应对“他者”负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可能源于成人对儿童“他者性”的忽视和误解,未能理解其独特性、不可同化性和脆弱性。儿童通过攻击性行为试图寻求关注和联系。基于列维纳斯的理论,成人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性,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理解并回应儿童的行为和需求,从而促进其社会和道德发展。
2025年04期 v.26;No.285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王翔鸿;
儿童哲学教育必然有“思”的发生,强逻辑性的“思”体现儿童思维的成熟,这会导致其教育方式陷入思维训练的桎梏。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观可重新审视儿童“思”发生的逻辑与形态,其内容包括语言原初状态是充满诗意的,并蕴含“存在”之思,这种“思”在生活境域中产生,能够洞察万物存在的本性。海德格尔的思想也为本土儿童哲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不仅应重新看待儿童的“思”,还要增添诸如诗歌在内的刺激物,进而凸显儿童哲学活动的价值。
2025年04期 v.26;No.28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